- 软件可维护性的定义
- 是指纠正软件系统出现的错误和缺陷,以及为满足新的要求进行修改、扩充或压缩的容易程度。
- 是软件开发阶段各个时期的关键目标。
- ![[Pasted image 20230626201629.png]]
- 可理解性:维护人员通过阅读源代码和相关文档,理解软件的结构、接口、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易程度;
- 可测试性:指证实程序正确性的难易程度。程序越简单,证明其正确性就越容易,好的文档资料对诊断和测试至关重要
- 可修改性:指修改程序的难易程度。一个可修改的程序往往是可理解的、通用的、灵活的和简明的
- 可靠性:一个程序按照用户的要求和设计目标,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正确执行的概率。度量标准主要有平均失效时间间隔、平均修复时间和有效性;
- 可移植性:指程序从一个计算机环境移到另一计算机环境的适应能力,亦即程序在不同计算机环境下能够有效地运行的程度。
- 可使用性:从用户观点出发,把可使用性定义为程序方便、实用、及易于使用的程度。
- 效率:一个程序能执行预定功能而又不浪费机器资源的程度。这些机器资源包括内存容量、外存容量、通道容量和执行时间。
- 软件可维护性的度量
- 度量一个可维护的程序的七种特性时常用的方法就是质量检查表、质量测试和质量标准。
- 质量检查表:用于测试程序中某些质量特性是否存在的一个问题清单。评价者针对检查表上的每个问题,依据自己的 定性判断,回答“是”或者“否” 。
- 质量测试和质量标准则用于定量分析和评价程序的质量。
- 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方法
- 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 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
- 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
- 选择便于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
- 采取明确的、有效的质量保证审查措施
- 完善程序的文档
- 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上一篇

2024-04-20
下一篇

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