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需求获取的常用方法


  • 需求获取的常用方法
    • 需求获取的常用方法
      1. 自悟:角色转换
      2. 客户访谈(交谈):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基本形式
      3. 观察
      4. 建立联合分析小组:由用户、系统分析员、软件领域专家组成
      5. 问题分析与确认:多次和用户沟通,不断确认完善需求定义
      6. 提炼(复审)
    • 快速建立软件原型模型来获取需求
      1.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快速原型法常常被用作一种有效的需求获取方法
      2. 第四代开发技术(4GT)是常用的快速原型工具
      3. 另外一种快速构件原型的方法是使用一组已有的正确的软件构件组装的方法来装配原型系统
      4. 快速建立软件原型
        • 快速建立软件原型是一种有效的需求获取方法。
        • 快速原型的目的是尽快向用户提供一个演示目标系统主要功能的可运行的程序。
      5. 快速原型的特性:
        • “快速”。
        • “容易修改”:如果原型的第一版不是用户所需要的,就必须根据用户的意见迅速地修改它,构建出原型的第二版,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如果修改耗时过多,势必延误软件开发时间。
        • 快速原型法基本思想: 在很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只包含基本数据库和一些基本功能的原型给用户使用,然后根据用户意见对原型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 快速原型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 第四代技术(4GT)
            • 第四代技术包括众多数据库查询和报表语言、程序和应用软件生成器以及其他非常高级的非过程语言。
            • 第四代技术使得软件工程师能够快速地生成可执行的代码,它们是较理想的快速原型工具。
          2. 可重用的软件构件
            • 另一种快速构建原型的方法是使用一组已有的软件构建来装配原型(而不是从头构造)。
            • 软件构件可以是数据结构(或数据库),或软件体系结构构件(即程序),或过程构件(即模块)。

文章作者: Chipfron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Chipfron !
  目录